论文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用考试决定教师职称评审结果有失公允,伤害
TUhjnbcbe - 2023/4/22 19:18:00

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特别是一些硬性条件让许多教师望尘莫及。而每一个硬性条件的出台还会催生一些相关产业链的诞生,给一些头脑灵活,嗅觉灵敏的人铺设一条发财之道。

比如必须要在正规刊物发表论文这个要求,就让一些长期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根本无法企及,因为他们整日忙于教学事务,忙于处理学生的教育问题忙于作业批改书写教案,应对各种检查,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进行教育教研工作,怎么可能有时间去研究教学新问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呢?

于是各种花钱买论文的刊物应运而生,甚至一些正规刊物也加出一些副刊,只要你花钱就可以为你发表,无论质量如何,有无作用一概不论。

深圳的胡红梅掉落神坛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案例,她抄袭,剽窃别人论文,再加上自己的润色加工变成了原创,于是她成功了,但假的就是假的,最终她一败涂地,甚至功不抵过,从此消声灭迹。

一些刊物借机发财,教师面对职称评审中这一龙门,根本无法逾越,只好花钱购买。可是这样的论文有作用吗?有意义吗?似乎并不重要。

还有一条就是必须要有市级以上奖励,大家都知道市级奖励每年只有教师节一次,而且名额非常少,条件非常苛刻,能够得到宠幸的只有那么一两个幸运儿,还不一定是一线教师能够得到。

于是各种论文评选,教育教改评选、优秀教案评审,课间制作大赛如雨后春笋,遍地发芽。只要你花钱参加,就一定有奖励证书,至于含金量如何无人过问。

还有连续三年年度考核必须优秀,这个真让一线教师们头疼不已。大家都知道学校的年度考核有时候掌握在几个人手中,说了算的人决定着结果,其他人无可奈何。

焦作姚燕燕老师的遭遇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证,由于她的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还有些人说她不懂人情世故,结果导致自己连续落评。

好在国家出台了相关*策,论文发表,年度考核,市级奖励都不再是硬杠杠了,教师们总算长处了一口气。

但是职称评审还是有许多诟病,比如学生考试成绩的占比太大,这个也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如果班级学生的构成层次不齐,考试题目的难易不易确定,阅卷老师的评判标准也很难一致,这个问题也是有很大不确定性。

于是有人提出以考试来确定教师职称评审结果,笔者对这个也是心存疑虑。

首先一个学校教师的年龄差距太大,你让一些年龄相差很大,如同父子、师生一样的人在同样的标准下以考试决定结果,这公平吗?

其次学历,学识的差别太大。年轻教师学历就是优势,而且他们刚离开学校时间不长,记忆力,随机应变能力,应考能力都是老年教师无法企及的。

这样的考试结果就是把一些一辈子奋战在一线的老教师刷下去了,而一些刚参加工作没有多少实际工作经验,资历浅的教师考出来了,明显有失公允。

再次考试时只要有教师资格证,条件符合的都可以参加,那些不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和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相比,他们的工作轻松,压力小,而且复习时间充足,自然就考出了好成绩。而一线教师相比明显处于劣势,怎么能够考得过他们?

其次这种成人考试只能是一种形式,不能作为衡量教师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标杆。而且里面存在的人为操作空间很大。

还有教师的心理落差太大,让决定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不是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这样是非功过一概不论,只看考试成绩一笔带过,那谁还有心情去努力教书呢!

而且教师都把精力放在复习当中,把应试教育的那种形式演绎在教师身上,一门心思去背理论,记概念,耗时耗力谁还有心情去好好教书呢?岂不是更加误人子弟,贻害无穷啊!

评价一个教师我们要看的是他的实际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不是要把他们训练成应考高手,考试成绩好不一定代表这个人就一定是称职的教师。

因此笔者认为全部以考试来确定教师职称评审结果的方法不可行,而且也不科学。

建议可以分为两步走。

对于那些年轻教师,学历相当,教龄差不多的划分一个年龄段,可以从教学业绩,教龄长短,从事时间的连续性,以及考试成绩等方面尝试考试胜出。

而对于那些教龄长,学历低,年龄大的教师可以采用教龄加业绩的方法直接晋升。

有些地方已经在进行当中,比如教龄满15年的直接晋升中级职称。教龄满20年的可以直接晋升高级职称,满30年的直接晋升正高级职称,只要他们连续工作在教学一线就足矣。

教师职称评审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有些条件需要一直调整,而且要接地气,如果出台这些*策的专家不深入基层调研,听取一线教师的呼声,自以为是的拟定*策,很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胡红梅、姚燕燕,那将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和笑话。

更会让广大一线教师心灰意冷,望梅止渴。甚至因为高不可攀而无奈放弃,那制定这个*策就会完全失去意义。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考试决定教师职称评审结果有失公允,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