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35岁工科硕士的独白没钱,也要有诗和远方
TUhjnbcbe - 2023/5/26 21:37:00
白癜风早期如何治疗 http://m.39.net/news/a_6126358.html

感谢点开这篇文章的你。

我的故事,尽量客观平静描述,如不详实,请留言指正。

今年是参加工作十年整,仅以此文总结期间的幸运与磕绊。

在此,感谢“折腾”道路上朋友的信任,感谢家人的包容与帮助。

全文字。

一、真实的我

大学三个专业,三张学历证,毕业十年,两次创业,五份工作,相对于一般人,我的经历是复杂了点,有些人会说,看你也没折腾出个所以然,简直算得上一个“失败者”了。我想说的是,如果重来一次,可能我会更洒脱一些。

现在人到中年,虽少了一份冲动,但是遇事不退的那份冲劲依然热烈。

我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度过平淡的每一天,在自己的小环境中感受着这个时代的大变迁,但是不要全然忘记,那份心之自由和曾经的追风少年。

二、前话-求学不易

年的高考,“非常理”地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

中间细节不详述了,贴几张“证明”,算是回忆。

读研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事情,个工作日只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唯一目标而调动每一个细胞的全神贯注——了解课题、收集资料、寻求指导、搭建试验、采集数据、检测样品、分析因果、翻译文献、整理成文、百十次的修改、提炼课件、脱稿讲解、直面答辩……

三、第一份全职工作

年,研究生二年级期末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小论文的发表见刊、大论文也经过了导师的审核,整个三年级基本是全职工作状态。当然,在这份全职之前,走过大多数在校生一样的兼职路,促销员、发传单……现在想来,真是单纯又短见,当然这种“马后炮”式的结果倒推法只能用来总结和回忆,对于以后的成长基本没有预见性的指导,因为人生的成长本是一条不会重复的单行道。

第一份全职工作是在当地的一家民营公司,因为大学期间的主修课程都是与污水处理有关的。所以,顺其自然又随遇而安的上班了。

面试的时候,怯生生地说出了,“每个月块钱,可以吗?”老板没二话,答应了,一周五天半到岗。虽然看起来少,对于当时在校生的开销,已经足够了。

一年的时间里,从制图、设计、采购、现场调试、设备维修,基本干够了小型工业污水处理的全流程。最脏最累的活,是三天工作时间都在已经工作了两年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底部安装柔性微孔曝气管,冬天穿着两层雨衣,打着头顶矿灯。如果遇到同行,你们应该清楚那种工作环境。打扮类似于,大家在短视频里可以看到捞钻头的“水*”。

这里就不放工作场景的照片了,会影响大家观感的。

后来,因为要回学校参加毕业答辩,再加上拖欠工资,谢绝了老板的强烈挽留毅然离职了。后来才知道,公司当时也辉煌过,最多的时候一百多人,租了整层办公楼,我在的那会,是老板刚刚大病出院,只有七个人了。

四、半年离职国企

顺利毕业后的找工作并不如意,因为自己有三个不同专业的毕业证而过于复杂的大学经历,难以得到单位的认可。后来“想办法”进入了当地的一家老牌国企设计院,岗位“水处理工艺设计师”,公司体量大,多人,自带食堂、集体宿舍。按说是多少工程设计人员梦想的地方,其实不然,我们那届赶上公司扩张,招聘了多人,数历年最多。

上班第一个月,处于学习阶段,每天参加培训,到不同的部门交流,傻乎乎地高兴着。直到第五个月的时候,感觉实在不对劲了,公司管理松散,不用打卡考勤,工资照发,也没实事可做,你能想象,一个“血气方刚-撸起袖子-满眼放光”的毕业生“乐呵呵”闲了五个月的感觉?!再加上扣除五险一金领到手的工资元,实在养活不了自己,更别说买房娶媳妇儿了。当年,西安住宅均价+。

就这样,我离开了“传说”中的国企,我估计是前三个走人的,因为当时的离职手续里有一张签字单,需要30+部门或领导签字,有一个热心大姐还劝我三思,真感谢当时的自己没有心软。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选择了留下,后面的机缘巧合还会遇见老同事,其实也都各自安好着,只不过每个人的境遇实在千差万别,或许世界也因此丰富多彩。能想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场景,一个岗位干到退休,平时的活动基本在带家属院的单位内完成,生活物质的匮乏完全限制了思维活动和精神追求,我好像跑题了-_-……

五、为了生存转战

建筑工程类设计院其实就分两种,一种严重论资排辈看领导脸色算绩效的国(央)企,一种多劳多得基本平等的私企。那第二种成为我当时不得不的选择,面试的时候还是因为“毕业证太多”遭到公司领导的质疑,我直接亮出底牌,“不要工资,让我干两个月,试用不行直接走人”。

当了快两年的学徒之后,赶上了房地产行业大发展,几个同专业前辈因为各自的原因相继离职,面对有活没人的局面,公司领导器重,我迎难顶上,最癫狂的时候吃住都在单位,除了生理需要(吃喝拉撒睡)基本都在画图。为了一个个项目的赶工,同事之间形成了“战友”一样的情谊,即使后来分别离开,蒲公英一样地散落各处,但是信念彼此的时候,依然会把酒言欢。

一个人干到五个同岗当年的出图量,年收入从学徒的3W、6W到最后的15W+,从制图、设计、校对干到专业负责,因为给排水在建筑设计院是小专业,涉及的民用建筑类型有限,不管是收入、技能、职业发展,天花板来得猝不及防。

六、热血创业

就在我不得不思考下一步的个人发展,转行或者留守的时候,一个电话改变了当时的走向。

一个熟知的老朋友(他的故事请允许我保留性地描述),说是自己开了公司,办公室都租好了,让我过去帮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瞌睡的人马上就有了枕头。当时经过他的介绍和说服,加上自己实在不愿意来年继续面对CAD那黑色的画布,一个想当小老板的心思萌动,刚好那年的设计任务较轻,综合考虑后我从了。但是,考虑到创业的风险性和需要收入养家,设计院的任务也如期完成着。

创业这边从购置办公室家具的热情、中途的迷茫、到最后的和平决裂,经历过太多的亦苦亦甜。那一年,更改过太多次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

创业的项目是,把当地丰富的装修建材资源整合到线上,需要收集门店信息、与商家谈判、拍摄样品、美工编辑、维护网站等一系列从未接触的工作。当时,我的分工主要是把购买回来的网站修改成更好的样子,一个给排水设计师就开始了一边白天公司画图、一边回家熬夜改代码,那些在我看来是天书一样的字母,还记得大学时候的计算机C语言只考了60多分,网站最后也基本完工,我们手里的余粮也基本掏空,热情也随之散去。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款“非知名”家用净水器进入了我们的选项,一顿操作之后,顺利成为西安地区当时唯一的代理,打款、发货、搬运、展销、安装、售后,我们竟然开始盈利了,最忙的时候,有八个人同时工作,甚至想到了安装到一万台的时候,指望着耗材的售后和维修就可以每年稳定收入了,但是事情的整体发展难度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那一年,每一个人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挣扎和努力。我们一起在密不通风的仓库里,光着膀子拍产品照片,一起逐家挨户地给店家介绍我们的网站,然后被请出门外,晚上十一点后上街给路边汽车上塞我们印制的宣传卡片,大雨夜骑着心爱的“小电驴”一路狂奔连内裤都湿透的赶回家……

最终敌不过现实的我们,都选择了退让。我继续回设计公司,画图养家,也偿还因为创业欠下的债务。但是,屋漏偏遇连阴雨,建筑设计行业遇到了周期性的低点,工资开始拖欠,同事开始陆续离职。还在我挣扎要不要坚守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同部门的一个姐姐辛苦画图的状态,我顿悟了:人生苦短,实在不愿意每天都复制式的度过,等我老来回忆,那该有多苍白。当然,也有人坚守,安心的办公环境,熟悉的多年同事,不需多费脑筋的工作,那是另外一种幸福吧,但是不属于我。

七、创业“二进宫”

“拍案而起”地离职前,我给之前的合伙人打了一个电话,他说已经不得不转型干家装了,因为相对投入少,业主也不会欠钱。

我说:想辞职!

他说:来吧!一起?!

我说:好的!

就这样,曾经的苦难兄弟又走到了一起。从砸墙、改水电、刷防水、贴砖、吊顶、做木工……你能想象到的装修环节,全部动手做了一遍。

第一年的时候,我俩的认知还保持一致,想要稳扎稳打地做大,必须从最基本的材料、工序、工艺开始,做到心中有数,以后才好管理工地和工人,也能让装修成果更让人放心。就这样,两个人跑遍西安市的建材市场,寻找更优惠的材料,吃住在工地赶进度,与满眼鄙视我们的工人师傅讲解做大做强的理念,坚守着我们对于室内装修的追求,但是他们最惊讶的是一个的大本和一个研究生是不是“脑子瓦特了”。

第一年,春节前盘点的时候,减去所有开支,每人拿到手三万五,我俩相视一笑,“没事儿,明年会好起来的。”那一年,西安的房价有+陡然飙升至00+。

第二年,因为多方朋友的介绍,加上装修市场的繁荣,我们的单子逐渐变多,最多的时候同时开工五家,收入也有改观,但是因为管理不善,因为经营理念的冲突,生活上还是入不敷出,因为“瞎忙活”照顾不到家人,最终选择了分开,各自安好。细节这里就不多讲了。

八、冷静之后

再见时,兄弟他依然刚强乐观,依然追求真我。

而我,选择了活在当下。

感受了梦幻国企的制度僵化、经历了设计行业的周期冰点、体验了小老板创业的不易,挨捶了年的股市熔断、实战了装修工长的酸甜苦辣,从毕业伊始热情洋溢的毛头小伙到现在逐渐失去斗志的危机中年,从“而立”到“不惑”似乎过得太快,已然进程过半,猝不及防。

或许,人生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我们的认知也着实有限,对于工作、生活的平衡也在不断调整,理想的状态到底是不是有事做、有人爱、有期待?!

如何过好这一生,成为了我不断思考的问题,直到无意中看到我们这代人熟知的蒋方舟感言,才觉得内心应该释然,与自己和解。

可能,许巍在35岁那年,也是因为这种无力感,才写下了耳熟能详广为传唱的歌词: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

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

如今已四海为家

……

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

有难过也有精彩

每一次难过的时候

就独自看一看大海

总想起身边走在路上的朋友

有多少正在忧伤

……

但是,每每静下来,那“诗和远方”的旗帜依然在我心中飘扬,像是安迪听到广播里的那首歌剧,像是安迪讲给瑞德的日哈塔尼奥,如果连对美好的向往都失去了,那便会真的度日如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35岁工科硕士的独白没钱,也要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