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如何用30倍速学好新闻学概论
TUhjnbcbe - 2023/5/27 21:02:00

动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纠结于和大家分享“如何快速把握考点”or“如何透彻掌握教材知识点”。思考再三,结合自己考研复习经历、上课经验,以及最近和一些小伙伴的聊天感受,决定从学习方法论的角度,分享一些个人学习心得。

再看一眼标题,你会发现这里使用“-3.0倍速”而不是“3.0”。

你没看错,就是“-3.0”。“-(负号)”的意义在于想学好《新闻学概论》,你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也许你的复习进度比别人慢,但换来的是知识沉淀和高效学习,一定事半功倍。

前提:掌握正确的学习姿势

本文共分3个:

第一部分:如何快速建立知识框架

1.绪论第一节

2.重新划分目录

第二部分:如何整合知识点(重点)

第一部分:如何快速建立知识框架

在深入学习《新闻学概论》之前,最好能够明确知道教材的主体框架是什么。若按照书本章节顺序搭建框架,知识点之间多少有些零散,那么如何快速构建一个简单清晰的知识框架呢?

请翻到绪论,第一节,新闻学。

“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里书本介绍了以上三个部分大致包含什么内容。基于此,西西重新划分了章节目录,初步搭建知识体系(如下图)。根据个人理解,教材各个章节基本可以纳入新闻本体论(基础知识、基础概念)、新闻事业、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舆论学、媒介经营与管理、与大众传播理论交叉等几个大的分类项目。

下一步至关重要。大家需要基于教材三级标题,或根据自己建立的知识分类标准,搭建章节框架图,如图2(仅作参考)。框架的目的在于:①快速掌握教材基本知识点;②将知识立体化,明确某个知识点在知识体系的具体位置,即知道某个知识点属于某个章节,这样方便后期大脑能够充分调用其他相关知识点,尤其在整合知识点时有极大帮助。

整理章节框架有一个问题:只会生硬搬运教材内容,不懂如何有效利用框架。因为教材中某些章节的具体内容并不一定按照逻辑顺序书写,此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平行逻辑或者递进逻辑“建立自己的知识分类标准”,用这两种逻辑方式去梳理知识点相对来说操作比较简单。

同理,上述方法可以运用到其他教材的整理中。

第二部分:如何整合知识点(重点)

理解是背诵的第一步,但本文不是为了讲解知识点,而是将不同章节、不同教材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简单整合,具体内容有待大家事后详细补充。

绪论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自由主义在西方国家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因此可以联系联系外新史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了解弥尔顿提出这个口号的时代背景;

联系第“十四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中的新闻自由的涵义。

2.社会责任论

联系外新史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报业走向自由竞争阶段走向垄断阶段发生表现。

3.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

联系《传播学教程》: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信息主权(informationalsovereignty)、文化(媒介)帝国主义(cultural/mediaimperialism)、信息侵略。

ps:新闻自由、自由主义考察还是挺多的,大多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形式出现。

第一章新闻活动

1.第三节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求

可以尝试从这个角度出发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小报屡禁不止。

2.第四节新闻活动的渠道

书中提到了三种信息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这个想必不陌生?传播学中的五大传播类型可曾记得?这个知识点一般还是从传播学角度出题。

第三章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

1.第二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书中提到真实性是新闻工作中的职业要求,联系“十九章新闻工作者修养”提到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p)、业务操作能力(p)。

2.第四节维护新闻真实性永远在路上

有3个关键词务必要重视,因为新闻真实和现实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基本每一个关键词都可以整理成小专题:

虚假新闻(p59);

网络谣言(p61);

蚕茧效应和回音壁效应;

这点还涉及互联网的三大公害:谣言泛滥、侵犯隐私、群体极化p

ps:这个章节非非非常重要,因为具有现实意义,关联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有关的内容,以及涉及到的网络传播知识。

第四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1.第一节新闻与信息

传播学中关于信息概念的解释、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联系“第二十章中国的新闻改革”第二次跨越:引进信息概念(p)。

2.新闻与舆论

这里涉及到一些舆论的基础概念和“第十二章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一起理解。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1.第一节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书中提到了口头、信号、文字三种媒介的发展历程(p86),需要和“第三节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p94)以及“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p)结合理解;

联系“第九章第四节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在其他传播方法中提到的露布、悬书、揭帖是中新史需要掌握的名词解释内容;

一般提到媒介,必然要联系传播学中“媒介技术和媒介组织”这一章中论述的“传播媒介与媒介技术”。

ps:这个章节很明显新闻理论、历史、以及传播学内容的结合;一般来说,若考察新闻事业,更多还是传播学涉及的从媒介演变角度出发。

第六章互联网与新媒体

这个章节有3部分内容需要及时更新:

1.两种传播形式(p)

关于微博、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用30倍速学好新闻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