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等高校清退多名研究生有人15年没毕业
人大等高校清退多名研究生有人15年没毕业
据中国之声、长江网1月19日讯,清华、人大、复旦等高校清退多名研究生,延边大学有人15年没毕业。
从前我国大学生少,但是教育市场化,教育改革,高校扩招之后,本科生数量逐步增加,研究生数量也在增长。一些人考研为了就业增加砝码,或者是为了深造、求学。
就业市场到底如何,有个别硕士,毕业工作5年,每月薪酬才元,高学历并不代表高能力,尤其是符合市场的赚钱能力。一些大学生缺乏吃苦、好学、认真的精神,也不够有悟性,有奋斗、拼搏精神,但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还是缺乏社会经历、社会历练。
研究生在求职、人才市场并不罕见,一些小公司都会收到一些名校、海外名校求职者简历。就业门槛提升,也造就了考研人数增加,硕士成为一些用人单位的门槛和潜规则。
高校整治学术不端,解决严进宽出的弊端,而是严进严出,或者宽进严出,认为大学就是来混混,文凭很好拿,这种观念可能要改变了。考试不及格,重修不过关,学分不修满,论文不合格,可能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很多高校都有相关机制。
对于高校来说,毕业生质量,毕业生能否受到用人单位欢迎,能否在岗位上发挥效能、创造成果,简单说能够为用人单位赚钱好用,这是最重要的。名校之所以是名校,是品牌是口碑,不是迷信,是靠实践来的,也是靠过硬的教学质量,和优秀的毕业生、成功校友所积累的,简单说,靠毕业生优秀,毕业生就是产品,对于不合格产品不发合格证,对于不合格毕业生不发毕业证,这体现了高校爱惜羽毛,注重名誉,重视质量的做法。
当下,有的高校有一些负面新闻、负面舆论,但一些名校抓毕业生考核,抓教学质量,有关部门也表示,觉得大学就可以玩么?未必!这也表现了大学学风的转变,从近年对于毕业论文的严查,毕业答辩的严肃,和一些人无法毕业来看,学术、教育需要动真格,需要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负责。
有人15年没毕业,也可能是在职,可能是成教,此类社会人士有一定经验,求学可能是为了充电、学习、研究,也可能是为了镀金、升职和一些单位晋升的硬框框。不拘一格用人才,学历只是一个参考标准,不是全部和绝对,关键在于实际能力,尤其是能给企业创造价值、赚钱的能力,除了知识、文化、素质,勤奋、好学、认真、拼搏、奋斗精神,人品、道德也是很重要的。
文
昆德拉传媒南宫玄
其他:部分图片供模拟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