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说说我买的两本书
TUhjnbcbe - 2023/6/19 20:57:00

说说我买的两本书

每次在买书,不管是在书店里还是在网上买,总会有些许小感慨。为什么?我本清贫,除微薄的工资外,再无别的收入。好在我爱好不广,除买书外,再无太花钱的了。偶尔与朋友喝点小酒,或是说些云山雾沼的废话,也花不了几两碎银子,故而生活也可得以维系。有时一次买书花掉数百元,颇有一种挥金如土的感觉!这几天就在孔夫子旧书网买了数十本书,也花了好几百元,然而今年已过半,我竟没有买过一双鞋、一件衣服。生活的乐趣也还是要有的。

这数十本书中,有两本,一本是叶圣陶与夏丏尊先生合著的《文心》,一本是《王老师和小学生谈作文》。这两本书都是谈学生作文的,且都是将教学生写作文的事编成了故事。《王老师和小学生谈作文》是采用对话体,更像课堂实录;《文心》是故事体,更像是小说。

《王老师和小学生谈作文》封面

《王老师和小学生谈作文》初版于年3月,我买到这一本是年11月第2版第3次印刷,印数是,-4,,,可见当时的畅销。王老师名叫王有声,山东龙口人,出生。年中师毕业,任教于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发表过作文指导类教学论文余篇,出版小学作文类专著30余种。两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获等级教师称号。他可能是除斯霞外,最著名的小学教师了,仅一本书就印刷至四百万册,那个小学老师才有这样的荣耀呀!

原购书者签名

《文心》的作者是我国两位著名的教育家——夏丏尊和叶圣陶。书初版于年5月,开明书店出版,有陈望道、朱自清二位先生的序,后多次再印,在当时也是畅销书了。夏先生于年病故,解放后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为了中国青年出版社,此书便一直没有再版。年3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此书的新版,后附叶至善先生的《重印后记》,记述此次出版的过程。叶至善是叶圣陶先生的长子,也是夏丏尊先生的女婿。我此次买的这本就是年新1版第1次印刷的,印数100册。前几年的时候,我曾网购了一本三联新版的《文心》,精装,定价42元,大略地看了一遍,原来听说这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的书,那时才有了切实的感觉。二位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中国现代基础教育的语言文学教学事业的贡献,至今罕有人可以比拟。夏丏尊先生的《文章作法》、二位先生合著的《文章病院》等,至今读来仍会让从事语文教学的人收到丰盈的益处。

版权页和再版前言

然而今天,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书店中,满眼的“作文秘笈”、“作文宝典”、“满分作文”、“获奖作文”之类,无非以作文考试为中心,说此有用无用的话。不仅教不会学生们写文章,反而引导学生走向与写文章完全相反的路径。花里胡哨的封面、极具诱惑的广告用语,赋予了书籍以更多的商品属性,反与书籍之本质大相径庭。而现在的学生的手头大都有几本这样的作文指导书,反而像《文心》、《语文漫谈》(吕叔湘)这样的真正谈语文学习、作文写作的书难得一见了。有人会说我抱残守缺,但我真的没有见过近年新出版的这类好书,或许是我真的坐井观天了。

版《文心》封面

从图书市场再回到学校的语文课堂、作文课堂上,则更为堪忧。一堂语文课,老师们从头到尾不离“考试的宗旨”,原本可以生动活跃的语文课堂,蜕变成了永无何止的考试指导。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被“考试的宗旨”全然取代,急功近利的分数索取,完全挤占正常的语文学习。我甚至听到过一种极为奇怪的声音:作文再学也考不高分,不如把时间让给解答阅读理解的试题的训练;语文再学也难得满分,不如把语文学科的时间让给数理化和其他容易在分数上容易取得突破的学科。你若较长一段时间在一所学校工作,就会发现,持此观点的人很快就能走向领导的岗位。每每想到这样的现象,我都有一点脊背发凉的感觉。我们天天在讲反对应试教育,为什么学校却是这样的声音?我们天天提倡素质教育,还有什么比语言素养更基础、更重要的素质要求吗?

陈望道先生序

为了某一重要的考试(中考或高考),学校几乎每天每天都在训练考试。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单元考、阶段考、章节考……对于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是“天长地久有时尽,考试绵绵无绝期”!一节课上,老师从开始到结束,总离不了“知识点”一词。系统的学习活动,被无端地分析出来一个个的“点”来,支离破碎,让学生怎样掌握、怎样记忆、怎样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即使掌握了,这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除了考试,还有什么用处呢?学生的学习不仅要为当下的考试,还要为他今后的生活和发展。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学生每节课都盘旋于这些知识的云雾里,可能永远也学不会读文章和写文章,久而久之,甚至说话都会危机的。

朱自清先生序

现在学生厌学,其原因虽说是多方面的,学校教育恐也难辞其咎。不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望而生厌的考试,对分数的过分追逐,这些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体会不到任何学习的乐趣。《文心》中的几个高中生,他们都是好学的孩子,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的快乐与轻松。他们通过学习,理解了读文章、写文章,又理解了生活、理解了人生,在几位老师的引导下,研讨问题,享用着极卫生的精神食品,还能在生活中感受所学知识、技能的作用。他们怎么会不热爱学习呢?既对学习热爱,又怎能厌学呢?

叶至善先生重钱后记

顺便说一下,叶圣陶先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创社元老”之一,我们新中国第一套中小学统篇教材开始编撰时,他是社长兼总编辑。虽则草创未就,难免筚路褴缕,但在他统筹下,成立了一个阵容强大的编辑团队:语文的主编吕叔湘、数学的主编华罗庚、物理的主编严济慈、地理主编竺可桢、英语主编许国璋,叶先生任总编辑。后来又有陈乐素、辛安亭、朱智贤等加入。还有,我们现在用“语文”这一学科名称,也是叶先生推动下改定的,在年时还叫“国语”和“国文”呢。先生还为语文课本题写了书名。年人教社又请郭沫若先生题写,后又请启功题写。但使用最广泛的还是叶先生题写的,这一点大家一看配图,就会有印象的。

语文课本题名叶圣陶先生手迹(一)叶圣陶先生手迹(二)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说我买的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