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学不久的研究生或者正在写毕业论文的大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大部头的学术专著感到无从下手。研究生有组会,导师一般会问问大家最近读了什么书,而只有自己说得没头没脑的话,那岂不是太尴尬了!写毕业论文也是,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引用书中的某一个观点,或是借鉴和使用某个理论,但是要在几个月内把十几本书全部翻一遍,就为找那么十几页,显然也不现实,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讲讲怎么读学术专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点,学术专著不同于一般的课外书、小说或者通俗类读物,它是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高度的概括性的,这就决定了如果我们按照读一般图书的方法来一字一顿的阅读,或是随便翻两页,那注定是读不懂,也获得不到多少有用信息的。
下面从几点来告诉大家,学术专著阅读的正确“姿势”!
1、阅读方法
首先要养成连接概念与经验的阅读习惯。读书必定要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论点,不仅是为了精确地掌握一本书,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概括能力与养成连接经验与概念的思维习惯。
这样的读书习惯另外有一个很实用的考虑,就是为了积累自己将来研究和教学的可用材料,精确地总结这本书以备将来之用。
2、理论学习
有用的才是资源。我自己提倡的途径是要掌握不同流派的主流理论,作为敲门砖。阅读时要求与之对话,而不是简单的死学。
学习理论的目的不是寻求或掌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是提出问题,较高的一个境界是在理论和实际的脱节点上,或不同流派理论的交锋点上,提出问题,试图超越现存视野。另一用途是通过与现存理论的对话来澄清、推进自己的分析概念。这样,理论更多的是工具或对手,而不是答案。
最后一种可行的理论学习方法是:先在某一种流派之中,深入浸淫一段时间,作为入门方法,锻炼自己概括和连接概念的能力,然后进而学习其他流派。
3、写读书报告
学术著作都应带有一个中心论点,而阅读那样的著作,首先是要掌握其中心论点,用自己的话(一段,甚或是一句话)表达出来。然后,用三、四段总结其主要的次级论点,同时总结其经验证据。总结的时候,关键在于不要摘抄,要用自己的话,因为那样才会消化,使它变成自己的东西。一个可行的阅读次序是先看首尾,掌握其中心论点之后才逐章阅读,每章看完之后用自己的话总结。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把你说服了没有,为什么?这样的看书写笔记方法乃是一种思维上的锻炼,也是养成自己的思考、写作习惯的办法。关键在养成看后就写系统笔记的习惯,不可依赖自己的记忆。
4、研究写作
设计论文首先应要求自己能在经验层面作出前人所未做的贡献,而不是说要只作经验信息的简单堆积,因为那样无从区别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另外,最好是自己特别关心的问题,因为那样才会有驱动力,使自己作出长时期的持续投入。
最后,怎样在经验证据上提炼新鲜概念。上面已经提到,一个好的方法是从经验证据与现存理论的脱节点出发,与现存理论,尤其是经典性的著作,对话来澄清、推进自己的概念。最好是跨越不同流派的理论,因为同一流派中的论证,多只关乎次级问题,而不同流派的交锋点,常常是最为基本和关键的问题。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掌握单一流派的理论已经不容易,要求同时与不同流派对话,可能是过分苛求。但实际上,只掌握单一流派,常常会陷于不自觉地完全接受其预设前提,久而久之,甚至会以为是天经地义,无可置疑的“真理”,因此陷入由意识形态主宰的研究。若能既不迷信普世理论,又不迷信自己的感性认识,这本身就是一个可资学术使用的重要资源。
另外一个可资借鉴的技巧就是按图索骥,你在论文中想要引用或使用某个论点和理论时,在别人的参考文献中看到了这本专著,那么你就去这本书的对应章节去查找,有选择性地跳读和浏览,这么读可能不够系统,但适合于短期内需要写出文章或毕业论文的同学。当然我们在平时的阅读积累中,还是建议系统化、成体系的阅读相关流派的经典著作,以确保自己知识地图的完整性。
部分内容参考:
《文史博览(理论)》年03期
作者:*宗智标题:如何读学术著作
如果你还是个学生*,买很多学术专著成本过高,那么你可以试试爱学术的图书下载,找一些冷门书籍说不定还有意外收获!
爱学术_参考文献资料_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