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新的开学季到了。
近日,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大学生涯。我翻开珍藏已久的毕业纪念册,沉浸在美好的回忆当中。
扉页上是戚百选院长的题词:“在实践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进取,永葆革命青春。”虽然几十年过去,但重读老院长的寄语,对我们还是很有现实意义。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服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
戚百选院长毕业题词
学院鸟瞰图
我也一字一句的默念着同学们的毕业赠言,静静的看着那同学们一张张风华正茂而又熟悉的面孔,回忆着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和与同学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呀!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掐指算来,离别校园已是第三十个年头了。同学们虽然大多还在工作岗位上,但基本都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有的已经退休,去享受颐养天年的生活了。想来不禁心有戚戚、感慨良多。岁月真是无情,它公平的对待每一个人。
郭文东、郭瑞波、王敏、丁彦君、侴伟涛、吴尚、王仁利、赵国忠、常勇、李成荣、刘成喜毕业赠言
王惠春、李鹤、李兵、滑洪*、刘宝征、冯冰、吕震宇等毕业赠言
陈勇、陈程、赫明伟、唐梅竹、卢冬冬、林戈、尹志伟、李永锋、李龙*、隆耕耘、张立民毕业赠言
年5月,我们通过单位推荐、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入学。大家都来自铁路公安一线工作岗位上,有刑警、乘警、治安警等,都是铁路公安队伍建设的有生力量。在经过战斗洗礼后,能得此机会进行深造,是组织和单位对我们的信任与关爱,同时也寄予厚望。两年时间的专科学习,我们也希冀着有所收获。
因为大家都是带职上学,有在警队摸爬滚打十几年老公安,也有刚入警不久的新干警;年龄上,从二十出头到三十几岁不等。此时,我已三十岁,属于承上启下的年龄。有人说,同学情,三辈亲。就这样,一个年龄参差不齐、阅历各不相同的群体,成了我心心念念、没齿难忘的同学。真是三生有幸!
我们学校,坐落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原古都——郑州市农业路31号。当年我们在校学习时,还是城乡结合部,周边环境不尽理想。每次去学校,从郑州火车站乘公交约有六七站地,到翠花路站下车,穿过一个市场,步行数百米就到了。翠花路,看,这多熟悉的地名,颇有中原人文的韵味。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校周边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已成为中心城区,学校所在的金水区是全国排名百强区。
我们学校诞生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曙光初照,一路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成长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校址从成立之初的北京,到沈阳、上海、西安、唐山,最后落户到郑州,几经辗转迁移。校名也数度更改变化。
我们入学的时候校名是“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年由铁道部划归公安部管理,年更名为“铁道警察学院”,开始举办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是培养铁道卫士的摇篮。校园规模,比之于我们当年,扩大了五倍之多。我们学校变迁发展的历史,也是共和国不断壮大的一个缩影。
学校实行*事化管理。刚入学时的队列、每天早晨的操练,整齐划一的日常行为规范等,这对有过几年*旅生涯的我来说,就不在话下了。校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平时,除了完成日常规定的功课以外,业余时间可以尽情的挥洒各自所长。
运动场上,有踢足球的、打篮球的、跑步的,警体馆有练习武术和散打的。警察职业本身,就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加之血气方刚的年纪,同学当中,有很多令人倾慕的运动达人。
喜欢棋牌运动的同学,摆兵布阵、杀的天昏地暗,也有几位高段位的棋手;喜欢乐器和书法的同学,相互交流着技艺,沉浸在艺术世界里;图书馆是书虫们的天堂,在半亩方塘里遨游,徘徊在天光云影之间,享受着读书的快乐。
至于我自己,则是个杂家。爱好广泛,样样不精。只是凭着多年磨砺的底子,在郑州市团委举办的硬笔书法大赛中获得了优秀奖;在大学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作业中,每次都作为范文在班上受表扬;公安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在中铁建公安局系统调研成文后,受到局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