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学习是进入大学的敲门砖,上了高中的学生会明显感觉到与初中截然不同的紧张气氛与备考压力。在向着高考这道终极大关前进的路上,分科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决定自己小径方向的首道难关。
了解文理分科制度
文理分科是一种在中国地区认可度较高的教育制度,是指在学生本人意愿的基础上对其所选科目进行针对性教学,一般是在高一升高二阶段进行。必修科目为语数英三科主科,在此基础上,文科生学习*治历史地理,而理科生学习生物化学物理。
文理分科的重要性
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现实中理所当然会存在理科思维较发达或者文科底蕴较深厚的学生,对于这两类学科归属明确的学生,自然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优势,选择更有效的学习。分类教育,因材施教便是文理分科的培养目的之一。
减轻负担,专注学习
高一阶段所需学习的科目数达九科,对学生来说是较大的学习负担。古言道:“术业有专攻”,相比笼统、不够系统的全科学习,专注于接受个别重点学科的教育会更胜一筹,这一点也是文理分科的缘由。
开启初步职业认知
选科后的学习会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关系到就业目标的初步定位。在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重要性可以说仅次于高考志愿填报,同样是“一念定生死”的抉择。文理分科便是大概划分了学生除了个别文理兼可的职业的就业界限。
高考前的这一场小战,大部分对此制度要求了解并不充分的人会在选科期间毫无头绪,无从下手。而以下,便是文理分科前可以考虑的三个重要因素。
兴趣热情是首要考虑因素
北宋教育家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一针见血地点破了兴趣对人的学习的意义。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看到过太多在文理分科之际选了不适合自己的学科而后抱憾的人了。这些人大多都是听从了旁人并不适用于自己的建议,冲动之下选了虽在众人正确之至但自己丝毫提不起兴趣的学科。在兴趣欠缺的条件下,学好学精一门学科便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这样耗费精力与时间的*注怎么可能超越兴趣勃发事半功倍的同行人?
在我看来,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动力,兴趣对求知欲与探索欲的激发也是有目共睹的。不怕选科的时候成绩一般,就怕选了不合适的学科后战况节节败退。学生家长在这一方面也要对孩子多加鼓励,积极引导。如果强迫孩子学习本身就排斥的学科,反而容易让孩子出现逆反心理,不想学习。
职业目标是辅助参考因素
谈及文理科,有不少人对此二者的认知存在误区。例如女生适合读文科;文科背背书就可以拿分;如果理科成绩还行就报理科;成绩好就报理科,基础薄弱就报文科等等。但意识到文理分科的重要性之后,在选择学科前也应该初步明确学生以后的职业目标。
就目前而言,文科类主要培养以社会为对象的灵活型人才,文科生并非靠着背背书写写字就能有所成就,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论储备。如果热衷于文学,可以考虑编辑,记者亦或是新闻传播等职业。
理科类主要培养技术与逻辑分析能力较强的人才,社会需求量相比文科类人才要大一些。在教学上也偏向培养理科生推理能力与记忆运用,理科生的就业前景也会比较乐观。如果就业目标倾向于科学,工科类,理科便是第一选择。
当前成绩是分科现实依据
成绩是三个因素里面唯一可视的,因而学生可以从每次参考度较高的考试中判断自己到底更适合选文或选理。
我很认可每次考试过后老师总会说的一句话,“每次考试都是对每个学习区间内努力成果的检验。”
高一阶段的大考便是分析自己以后学习方向的绝佳机会,因为成绩本身不仅说明了学生的努力程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智力优势。所以在高一阶段的大考后学生无须耿耿于怀,关键要看清楚哪些科目是拉分的优势,哪些科目拉低了整体分数,对优势科目与劣势科目的准确把握是正确选科的前提。
了解了高中文理分科,那么即将奔赴高中校园的学生在暑假可以做些什么呢?
其一,预习新教材知识。不同于初中教材,高中知识最好的掌握方式是学会建立思维导图,在暑假提前培养自己建立思维导图的能力能在学习之际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
其二,多拓宽视野,加大知识储备。这一项主要是针对于高中语文而言,高中语文大多是初中生极少接触的议论文。多看一些书会使思维逻辑更敏感清晰,在作文篇章的罗列中也能引人入胜,在课外知识的加持下,作文的思想内涵也会更丰富。
其三,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对时间的规划能力或将直接影响到高中学习的质量,学生们可以结合科学学习作息与*金效率作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为即将到来的高中学习奠定基础。
写在最后
文理分科或将影响学生高中乃至大学毕业后的就业,谨慎是必然的。在选科之际,不要随波逐流,也不要被个别建议所左右,结合实际遵循内心才是选科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