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高中语文怎么学议论文写作怎么练资深语文教
TUhjnbcbe - 2023/8/8 21:19:00
白癜风哪里能治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60318/4792767.html
    

转眼间,中招改革后第一届“吃螃蟹”的初三毕业生,已经成为高一新生,入学一个多月了。学习的学科增加、节奏加快,让不少还在适应期的学生感觉到了不适。

拿语文学习来说,不少高一学生有这样的感受——

“明明初中时语文还不错,进了高中却感觉语文成绩怎么也提不起来。”

“进了高中发现,同学之间的语文考试分差比较大,好怕被甩下,心慌慌!”

“议论文写作让人束手无策,读了题目没想法、没思路怎么办?”

针对高一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种种疑惑,第一教育采访了两位沪上资深语文教师:上海中学*委副书记、特级教师樊新强与徐汇中学高一年级组长、语文备课组长、高级教师伍春红。请他们来指点迷津。

诊断

高中语文学不好,问题出在哪?

徐汇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伍春红提出,首先要认识到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的不同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能力层次要求不一样:

初中和高中是两个不同的学段,语文学习的程度和能力要求当然不同。

从学习与考测的角度来说,初中语文侧重记忆和理解,主要考测课内文本的内容,只要复习到位,反复背默能考到一个不错的成绩。

与初中相比,高中语文考测相同的考点考题难度提高了,同时还增加了评价、探究、推断等能力要求,阅读文本大都是课外的,篇幅更长、内容理解的难度也增加了,重在考测由课内掌握的知识点迁移到课外文本的综合运用上。

二是写作侧重点不一样:

由初中侧重记叙文写作转向高中侧重议论文写作。虽然都是作文,但记叙文写作与议论文写作却是两种不同的写作能力,同学各有偏长和偏爱。

初中记叙文在表达方式上主要是记叙,一般只要写好讲好自己的故事,叙述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儿,阐述一下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认识。

高中议论文在表达方式上主要是议论,目前写作考测多为对某一则材料的理解,得出自己的看法,形成观点,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

特别要注意的是,初高中的写作,不仅是文体、表达方式的不同,更是考测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初中记叙文需要的是形象思维,高中则是逻辑思维。

在伍春红看来,新高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的共性问题还有:

文言文阅读困难多:

初中对于文言文要求相对较低,选文一般比较短小浅易,容易读懂,考查题目也比较简单。

高中文言文难度相对要高得多,生僻的词语多,篇幅也长,考查要求也比较复杂。文言语法考查一般涉及: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还会涉及到语言特点、行文思路、写作意图等分析解答要求。

教学方式不适应:

高中老师的授课方式不同于初中,不少新高一的同学短时间难以适应。

这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相对面窄量小,往往是通过反复学习达到不忘。

而高中教学内容面广量大,也注重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因为课堂容量大,所以常常只能是“走马观花”式的学习,一遍就过,可能还没来得及理解消化,又有了新的内容,因此部分同学往往有应接不暇的感受。

伍春红表示,学生之间成绩差异较大的背后,是学生个体在语文能力上的差异。语文能力涉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主要包括记忆力、理解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学生的语文基础好,对语文的知识点掌握扎实,思维能力也较强,古诗文阅读、现代文的阅读、材料作文的理解分析和写作就会得心应手。

解惑

语文能力如何培养?从广泛阅读开始

上海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樊新强认为,高中语文学习的广度深度和考查的重点与初中语文相比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入高中后,如果不在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上作出调整,就容易出现跟不上节奏的情况。

他表示,高中语文学习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从高一开始养成广泛阅读、广泛积累的习惯。

他强调,高中的语文阅读仅靠课堂的40分钟是不够的。教材中的篇目,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例子”。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累积的阅读体验迁移到课堂外,形成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动关系。

面对海量的课外读物,究竟该如何取舍?樊新强建议参照以下几种策略:

一种是和课内的阅读篇目相联系:

可以从作者的关联性出发,比如课内在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课外就可以读一读朱自清的文章选集;

可以从主题的关联性出发,比如课内在学《劝学》《师说》《拿来主义》等课文,课外则可以围绕“学习之道”这一主题进行扩展阅读;

也可以从文体的关联性出发,比如教材中有一些书信体的文章,课外也可以找更多的书信体文章来读,写给帝王的、写给妻子的、写给朋友的等等。

另一种是和兴趣相联系:

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喜欢的作家或是自己的发展志向,选择相关领域中的经典作品去读。

不少学生一碰到“大部头”的经典书籍就犯怵,觉得不想读、读不进。樊新强十分赞同著名文史学家程千帆对阅读经典困难这一问题提出的建议:不要怕读不懂,坚持读下去,一定能读懂,而且一定能有所收获。

其实,阅读时,如果能克服前30分钟的困难期,或许就能顺畅地进行下去了。

从高一开始,广泛且持之以恒的阅读,将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支招

一写议论文就头疼?思辨能力这样练

年高考首日,语文作文题就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表示“高考作文好难”“幸亏我毕业得早”。

的确,高中阶段的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尤其是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如何在拿到作文题时,能形成自己的思路,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至于无从下手?

樊新强认为,思辨能力的培养功夫在平时,可以从阅读开始,但也不能仅靠“读”——

在阅读中要有“思”的过程

樊新强介绍,小初阶段,老师时常会让学生在阅读时摘抄好词好句,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在高中阶段,老师则更注重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阅读中究竟该思考什么?樊新强举例:

比如读一篇论述性、说理性的文章,学生可以思考:

作者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观点?

作者是如何论证这样的观点的?

我是否赞成他的观点?

我赞成或不赞成的依据是什么?

放在如今的时代,哪一种观点可能更有意义?

……

再举个更具体的例子:

比如读《乡土中国》时,学生可以思考:

书中的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有阐释力吗?

生活中哪些现象能够或不能够印证其中的观点?

如果印证不了,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时代变化所致,还是理论缺陷所致?

……

从预习开始形成思考习惯

樊新强介绍,上海中学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前对课文进行预习,预习完要能够提出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是疑问: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也可以是质疑:作者有哪些看法我不是很同意。

樊新强表示,学生可以在预习时从“疑中找疑”,也可以从“不疑中找疑”,从预习就开始形成带着思考阅读的习惯,对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是很有好处的。

“选、读、写”结合,提升思维力

樊新强表示,边读边做批注或是写读书笔记,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方式。

而上海中学在语文学习上有个“传统”——请学生每两周做一份剪报。

学生可以从报刊杂志中或网络上选择一两篇文章。选择的过程中,也是泛读和思考的过程。

选出文章后,学生需要写-字的评论文章。至于评论什么,学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否同意作者的意见?赞同或不赞同的理由是什么?

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生活中的现象,或印证,或反驳,或反思……

可以进行文章鉴赏:写写觉得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甚至尝试改写不喜欢的地方……

樊新强表示,以“选、读、写”结合的方式,综合性地进行思维水平的训练,长期坚持,对学生的写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思辨能力的培养方式还有很多

伍春红提出,我们的大脑并不具备天然遗传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得以提高。

在她看来,思辨能力的培养方式有很多:多读、多写、多说、多分析思考等等都是培养思辨能力的方式渠道。

“多读”,多读读文学经典、时评杂论等等,见多识广,自然就能提升思辨能力。

“多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语文怎么学议论文写作怎么练资深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