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师姐:北大新传院研究生/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7年/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关若飞:胡师姐新传考研班优秀毕业生,本科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社会学专业,成绩优越,考研成功上岸北大新闻学专业!若飞绝对是个妥妥的美女学霸!今天她带来了一份超详细经验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写在前面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好!当你打开并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想表达四点:
第一,你很有勇气,考研不是一条轻松的道路,甚至是一片汪洋大海,接下来的这一年你可能一直在这片海里游啊游,当然,最终能上岸是最好的结果,但大多数情况是上不了;
其次,你也很优秀,毕业之际,你本有众多选择,但是你选择了考研全国TOP2,说明你有一颗肯努力进取、不愿服输的心,加油!
再次,我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倒不是说非要一条路走到终点,而是希望你能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是不是在followmyheart,一定要遵循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希望你能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我的这篇经验帖,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但肯定也有一些地方你需要再结合自身情况,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式。
我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就一直在想等我考上了一定要写一篇超级无敌极其详细的经验帖以回馈后来的学弟学妹们!
因为北大新闻学的经验帖真的太少了,主要是每年北大新闻学招的学生就非常少,网上能搜到的经验帖就只有那么三四篇,所以我一定要写一篇经验帖把我复习过程的备考经验以及产生的困惑都告诉大家!
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哈哈。
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吧,这篇推送主要分为以下七个板块:
个人情况
初试成绩是*治72,英语77,新闻史论,新闻实务,总分,排名第一,三人进复试,只录两人。
我本科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级社会学专业,嗯,我是跨考新闻学,本科唯一修过跟新闻相关的就是,新闻摄影。(因为对摄影还比较感兴趣),其他就没怎么系统地接触过新闻学了。
然后英语水平,四六级分别是、,高考英语,英语基础知识还算可以,但是大学后英语水平就……嗯,大家都懂的…..
然后科研经历,有一个北京市级的大创,负责人,也参加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项目,其他的实践经历就算不上科研啦。
*治复习
*治我只考了72分,其中客观题得分42分,主观题30分,单选我没错,错了4道多选。
我是从8月初开始复习*治的,从精讲精练开始看起,对了,*治我全程只跟了肖老师,买了他全套的资料,没有看网课,一点视频都没有看,因为我觉得看视频很浪费时间,而且我个人的习惯是,学习的时候不使用电子设备,所以学习*治我就全程看得纸质资料。
8月初开始看精讲精练,当时看得非常慢,因为第一章是马原部分,第一章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当然那个时候,我对*治的要求也没有太紧,就轻轻松松地看书,做题,看一节书,做一节题。
但是我对做题的结果还是比较看重的,我很仔细地分析这道题我为什么错了,为什么要选那个选项,而且会跟我的好朋友讨论,为什么选那个选项之类的,所以我认为这个学习习惯对我*治选择题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然后到9月份就加快进度了,我当时列了一个计划,10月中旬要把题过一遍,11月中旬过完第二遍。所以*治题我做了两遍,从头做到尾的那种,我当时是用了几张纸,记录下我的答案,没有直接在题上写答案。
这是我做题时做的记录,其实现在看着有点可怕,密密麻麻的,但是等你到了9月份,每天完成一部分,就会发现其实做*治最简单了。
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对*治答案,因为*治不需要太思考鸭,而且能给你及时的反馈,假如你全对,你就会很开心,做错了,也只能说明你及时找到了自己还不会的知识点。
反正我记得当时,我只有在刚开始做马原部分比较头疼,后来做题就比较愉快了。
还有真题,我觉得一定要做够5年真题,至少5年,因为啥呢,因为只有通过做真题,你才能深刻地感受到真题的风格,因为真题和肖老师的题、肖四肖八的风格是不一样的,真的有很大的差别,真题更灵活一些。
而题是为了巩固你的*治基础的,所以假如你不做真题的话,很有可能到考场上,你就会“蒙”。
今年的*治考试题,单选多选,有很多坑,但是我很多都蒙对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能蒙对,可能就是题做的比较扎实,然后真题也有做过吧。
到12月份肖四出来后,就开始背肖四了,肖四我背得超级无敌熟,但是最后在考场上,好像只有两三道原题,但是不要怕,因为*治的得分从来都不是靠主观题的。
主观题的分值,就北京地区而言,大部分人都是在25到30之间,大家主观题的得分相差不大,只要你字写得好看一些,有一些要点答出来了,就能得一个还不错的分数。
想要在*治上拉开差距,就得多研究选择题,把选择题做好,一般选择题40分(选择题满分50)以上,总分才有可能上70。
最后再强调一下,到后期一定要提前两周结束专业课的背诵,因为后两周的时间你要留给*治,*治的肖八我没有背,我自我感觉影响不大,后两周就一直背肖四就行了,背到滚瓜烂熟。
因为及时在考场上没有出现太多原题,你至少可以有话说,不然*治的语言,你到考场上临时编,那个紧张的状态下你可能真的编不出来。
我后两周每天早上9点到11点半以及晚上20点以后都是留给*治的,甚至最后一个月夜里从图书馆出来后,走到我们学校一个假山旁边,那边有路灯,在那边背半个小时再回宿舍。
我突然想起来冬天的时候,有一次夜里特别冷,我从图书馆出来来假山这边背书,然后偶遇下面这个场景。
我佛了,单身狗当时内心一万点暴击啊,于是我识趣地迅速结束当天的背诵任务,溜回宿舍拥抱我的暖气。
好像扯远了哈哈哈。
然后现在这个阶段,大家完全不用担心*治哈,即使你高中是理科的,但是不影响,我室友高中就是理科的,但是他依然是8/9月份以后才看的*治。
但是这个阶段可以把全套的钱先付了,我这真的不是打广告,尬,哈哈,是因为,我去年是预售的时候,就付钱了,然后有的朋友是最后书出了以后才买,但那个时候价钱好像就变贵了,早买是划算一点的。
当然要拿这个钱做投资的大佬除外。
英语部分
英语一我考了77分,不是很高,但是也不至于拖后腿,我查了一下,我的小题分,客观题我得了51分,翻译7分,大小作文分别是13.5,5.5分。
单词:我是从去年3月7号起,就一直在背了,中间回家两次,在家没有学习,但是在学校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断过。我买的新东方的乱序版绿皮书,我上面也说了,我学习的时候一般不喜欢用手机电脑啊之类的,所以如果你跟我一样,我建议你还是买一本纸质版的单词书,新东方也好,恋练有词也OK,总之,踏踏实实地把单词过几遍,基本上考研英语的问题就不太大了。
我从3月7号开始,全身心地投入考研,到暑假前,我英语单词应该已经背了两遍了,第一遍花了一个半月左右,然后暑假的时候,跟我的好朋友一起学习,又过了一遍单词,总之从3月份到12月份考研结束,我把那本厚厚的绿皮书一共过了7遍左右。
单词怎么背呢?我是一天一个list,早、中、晚、睡前,一天大概背3到4遍。早上起来7点15左右到图书馆门口背,中间再去吃个早餐,然后等到8点图书馆开门,再用8点到9点这一小时,把昨天学过的单词以及今天需要新记忆的单词都过一遍,中午是12点吃完饭后到午休前,这段时间背,晚是17点半吃完晚饭到18点半这段时间,然后睡前那一遍,非常重要,我每次夜里回到宿舍简单洗漱一下后,就会拿起单词书在走廊里背背背,你也可以在宿舍背,我只是因为在宿舍静不下心,所以就出去背啦。
到冬天的时候就早早上床,拉上床帘,举着小台灯在被窝里背,然后背着背着就有点困了,背完当天要求的任务后就睡觉。我感觉我睡前背的单词,第二天就会记得很牢,总之这样一天下来背四遍,你肯定能记得差不多了。检验的话,新东方绿皮书,每页的最下面有纯单词,就可以不看上面的意思,只看下面纯单词,然后回忆它有哪些意思,看自己都会不会。不必要每种意思都记,但是常见的,前几个意思肯定要记。
阅读:我大三下课比较少,一周内七天有六天可以从早到晚全身心地准备考研,所以我就早早地开始练阅读啦,我当时看了很多经验贴都说,英语只需要多做真题就行了,不需要做模拟题,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我不是这样干的。
我自己是,3月份到暑假前一直在做张剑年9月份出的模拟题提高版,一天一篇,认认真真地做题。我3月份到6月底一直在做张剑的英语模拟题,大概做了80篇左右,每一篇做完我都会认真地拿起牛津词典(我可爱的室友的,现在已经被我翻坏了哈哈),把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全部都查出来,在模拟题上用红笔把意思写下来,然后再另用一个记单词的本子,把这个单词的常用意思抄下来,后期可以拿这个本子背,加上后来暑假做的真题里不认识的单词,我写满了两个单词本。
3月到6月,这个时间段,英语的学习应该把重心放在记单词上,早中晚睡前,四个点,要养成习惯,到点了就会想起要背单词了。然后这个阶段阅读,刚开始的时候,你肯定错误率超高,一篇错3,4个,甚至全错,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真的,我大概做到了第23篇,才做到一篇全对的,(当然,据说,张剑的模拟题要比真题难,我自己也感觉到了。)
阅读的每一个选项都要弄懂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选这个而不选那个,即使你幸运地蒙对了,依然需要再仔细地看一下答案解析,因为你不可能次次都蒙对,而且做题的目的,不就是训练你答题的能力吗?所以,一定要把自己做过的每一道题弄懂,这是我个人的学习习惯,我不太喜欢刷题,英语我只做了张剑模拟题,97年到18年的真题,真题做了两遍,其他啥资料也没买。
作文,我认为也挺重要的。我用的是一位师哥送我的18年考研王江涛作文。我是从10月中旬可以练作文的,每周背三篇,写两篇,我建议还是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吧,因为考试的时候大小作文的时间一般要控制在50分钟以内,所以练习的时候最好也控制时间。
刚开始写,肯定是写不通畅的,而且可能写不完,但是一定要坚持下去,我没有背过模板,但是我背参考范文,第一天背,第二天默写,两天搞定一篇范文,然后每周写一篇作文,写得时候尽量用到背过的范文里的句型、单词,只有这样多背多练,在考场上才不会太匆忙。
我在考场上,大小作文差不多刚好50分钟,不慌不忙,字写得还算工整,作文的得分也还OK。作文11月再看来得及,所以从7月份到10月份,建议还是把重心放在阅读上。对了,我当时练作文的时候,是麻烦了一位高中的英语老师,每次我写完作文都会拍给老师看看,让老师帮忙纠正你的语法错误,以及哪些表达可以运用地更地道。所以特别感谢我高中的英语老师,嘿嘿,感恩!
专业课
北大新闻学的专业课分为新闻史论和新闻实务,史论部分以中外新闻史为主,每年中外新闻史都要考察近一半的分值甚至以上,所以一定要把新闻史的内容学好学精。
先列一下专业课需要看的核心教材吧。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这本教材是北大新闻学的必读书,里面记载的从古代到清末、民国、建国后等各个阶段的新闻史,记载翔实,因此字数也非常多,第一次看的话,大概需要看两周。但是第一遍看下来,你可能分不清那些报人、报纸,这很正常,我大概到7/8月份才渐渐能分得清,因为一本新闻史里出现的报人、报纸、事件等等都太多了,而且看似找不到重点,但是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就是一般单独成段地介绍一个报人,就需要记一下了。方老师这本书我看了三遍,4月份看了一次,8月份看了一次,9月份又看了一次。
陈昌凤《中国新闻传播史——以媒介社会学视角》,陈昌凤老师之前是北大新闻学院的老师,后来调到清华任老师了,但是这本书仍然是需要看的,我个人觉得它比方老师写的那本,优点是有侧重,脉络比较清晰,这两本书结合起来看,大致就能对中新史的框架和内容有一个了解了。这本书我大概看了两遍。前期看了一次,暑假又看了一次。
我暑假整理的电子版笔记,中新史部分,主要就是结合这两本教材整理的,整理笔记的时候,我用了两种方法,一是按照16年考上的一位学姐的方法,分了六大类:报人、报纸、新闻事件、新闻思想、新闻立法、新闻改革,这样整理起来很适合后期拿来直接背。第二种方法是,按照17年考上的一位师哥的方法,按照教材的框架,自己再整理一个框架式的笔记,可以按照简答题的形式,下面分点写出来。这两类笔记整理好了之后,基本上对中新史的内容和框架有了比较清晰的掌握了。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程曼丽老师是北大新闻系的老师,写得外新史也非常好,字数不是很多,看完之后会对外新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这本书有一个侧重点,就是对苏联新闻史的介绍有点多,而西方一些重要国家的新闻史就相对少了一些,因为我个人觉得需要结合陈力丹老师的《世界新闻传播史》这本教材来看。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还说什么呢,这本书是必看的,尤其是对于跨考的同学来说,这本书是根据陈老师的课堂讲稿整理而成的,因此当你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像是在坐在人大教室里听陈老师上课,陈老师的语言很幽默而且切中要害,看完后你会对新闻学有个基本的了解。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这本书主要还是将新闻理论,最好也看一下,但是这本书我好像只看了一遍。
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这本书是介绍新闻传播法的,看得时候不需要深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行,比如要知道记者或者媒体机构不能侵犯受众什么权利等。这本教材我只看了一遍,第二遍是挑重点看的,也没有系统地做这本书的笔记。
然后就是新闻实务方面的教材了,因为北大的新闻学不会考评论、写作、策划之类,但是会考一些学界、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