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裴栓保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年第1期
29-34
摘要撰写教研论文是教师教研能力的体现,而写论文需要具备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创新意识。问题意识指引教师敏锐捕捉值得深入探究的教学现象或行为,发现所要研究的问题,并据此找到写论文的话题;学理意识引导教师按照教育研究的规范去深度分析所发现的问题,并按照论文的写作规范呈现自己实施研究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创新意识引领教师基于自己对所探究问题的独立思考,写出有新意的论文。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创新意识相互交织,共同构成撰写论文必备的学术素养。
关键词学术素养;论文写作;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创新意识
自己写的论文能够发表在专业期刊上,这是每位教师的愿望。然而,写论文却是许多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痛点。只要提及写论文,许多教师就会愁眉苦脸,愁于不知道论文中该写些什么,苦于即便脑子里有想法,实践中有经验积累,却不知论文该如何写,也不知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只要留心观察和潜心思考发生在身边的教学现象与行为,就能逐步培养起捕捉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写论文时就能找到可写的话题,就不愁无话可写。教师需要在论文写作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写论文的学术素养,而支撑这种学术素养的主要有三种意识: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问题意识——让论文有话可写
1.什么是问题意识?意识与思维密不可分。“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品质,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践问题或理论问题,并由此而形成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于洪卿,)。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状态,是持着好奇、质疑和探索的态度,对周边的事实或现象加以深入思考和分析,寻找值得进一步探究的困惑与疑问,最终找到解开困惑、解释疑问的路径。
简单地讲,教师写论文的问题意识就是对周边教学现象或行为的敏感程度。这种敏感能促使教师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与行为中捕捉到写论文的话题。对教学实践中实际问题的敏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师问题意识的强弱,也决定了教师能否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正如有学者指出:所谓“抓问题”主要指作者凭借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众多的司空见惯的教育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和研究被“抓”住的问题,并通过探索、实验,总结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策略、建议(丁步洲,)。具备问题意识的教师会对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产生质疑、困惑、探究的意愿和动力,进而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