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翟天临的这个年大概是没有过好。
以往大家熟知的翟天临是
“站在了整个娱乐圈学历之巅”的人。
翟天临出演年央视春晚小品《“儿子”来了》
前不久,他刚刚晒过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录用通知书,同时他还拥有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学位。
如今却被质疑这博士含金量不够高,含水量十足。
翟天临近日被爆出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一篇学术性质文章有疑似抄袭行为。北京青年报记者2月11日从北京电影学院了解到,学校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已经成立调查组并按照相关程序启动调查程序。学校表示高度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持零容忍态度。
今年刚上春晚打假的翟天临,台下,自己却成为被打假的对象。这还真有点讽刺。
很多人知道翟天临,大概是从去年年初的两档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和《声临其境》。
一向对表演非常苛刻的宋丹丹老师在看完翟天临表演的《团圆》片段后,对他赞不绝口。
而在《声临其境》中,又有很多网友称自己被他行走的荷尔蒙味儿一击即中。
两档节目之后,翟天临的人气大涨,被很多人称赞“年轻演员中学历最高的”、“念书念得最好的里面演技最好的”、“演技和他的博士学位一样炸裂”......
的确,作为科班出身的演员,翟天临的教育经历可谓金光熠熠:
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班;年,进入本校表演系硕士研究生班;年,考取本校电影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并于年6月30日毕业,正式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年1月10日,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用为工商管理学博士后。(百度百科)
然而问题就恰恰出在这个博士学位上。
众所周知,博士学位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而小翟的发量呢:
还是挺喜人的吧。
当然,发量并非他学霸人设濒危的主要因素,最重要的原因是:已经拿到博士学位的他却至今没有公开发表的论文。
说起来,引发这一切怀疑的,是翟天临近日在直播中,不小心“一语泄漏的天机”。
不识“知网”引质疑
原来,近日翟天临在直播中,回答网友提问时,无意说了一句“什么是知网”,开始被广泛质疑博士学位论文造假。
北影的博士,北大录用的博士后,竟然不知道什么是“知网”(中国知网)?
网友表示:从大一开始,写文献综述、研究现状,就离不开知网了。
网友搜索“知网”,没有找到翟天临博士的论文。
随后,翟天临在微博留言称自己“在开玩笑”。翟天临工作室则回应表示,翟天临论文由校方统一上传,预计将于年上半年公开。
很快,网友们提出,翟天临工作室所说将由校方上传的论文是学位论文,而大家质疑的是翟天临没有期刊论文。
根据北京电影学院的规定,按照能够检索到的年博士学位授予细则,需要公开发表至少两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
而北京电影学院《关于做好届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博士生须交上个人独立或与导师联合已在期刊上正式公开发表的至少两篇学术论文,不接受用稿通知。
不接受用稿通知的意思就是,论文必须已经发表,而不是已录用待发表。
换句话说,假如翟天临没有发表过期刊论文就获得博士学位,这个博士学位的合法性就很可疑。
发表文章被质疑抄袭
堪比福尔摩斯的网友们,在整个中文知识库中一顿搜刮,也只找到了翟博士署名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发在《综艺报》上,实在算不上期刊论文。
唯一一篇勉强可能算得上的,是翟博士发表在《广电时评》上的《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不到字。
但是,《广电时评》也实在不是学术期刊啊,更别说算什么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了。而且,整篇文章没有一篇参考文献,你说它是论文,学术圈接受起来也是有点膈应的。
可就是这样一篇文章,还被扒出重复比高达40%。
也就是说,即使这篇小作文真的算是论文,原创性也不太足,也站不住脚,还有学术不端之嫌。
记者注意到,翟天临的《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一文2月10日已经被从知网上撤下
这……就很尴尬了!
翟天临同届19人均有论文
锤到这里还没完。
有人又找出了和翟博士同届的北电其他博士的名单,并且,一个个查询人家的论文发表情况,甚至做出了表格……
其中有个别人确实也没发核心期刊论文……但是,这19个同届博士还都正儿八经地发过了论文。
随便搜索其中三人,可以看到他们的公开论文。
同一批北电博士答辩,甚至同一研究方向,为什么只有翟天临特殊?
甚至,有网友拿着翟博士那些同学的论文去做查重检测了,要看看这一届毕业学生整体水平如何。
还有人支招,上下五届都可以查一查,看看水分几成……
翟博士同学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有人调侃,这比被教育部查重抽中了还狠。
这几天,翟博士上上下下了好多次微博。可能想说些什么,终究没说。
翟博士的工作室发了个很复杂的声明。总而言之,就是说他完全符合北京电影学院级博士学位授予细则的各项要求。
然而,网友只有一个问题——论文呢?论文呢?论文呢?
还有人给北京大学发私信和邮件,询问说翟天临没有代表性学术成果,怎么就成了北大光华的博士后了呢?
这几天,翟博士的热度居高不下。
粉丝觉得委屈,说翟天临是个好演员,用心钻研演技,比只知道炒作的小鲜肉要好得多。
当然,如果翟天临只是个演员,就我们就用演员的标准去评价他——他确实不错,他在《军师联盟》里塑造的杨修、在《白鹿原》里饰演的白孝文,都让人念念不忘,都经典,都精彩。
可是,翟天临也是个博士,是个正儿八经的博士。
既然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学者,是研究人员,就同样适用于学术圈的标准。
这一通“吃瓜大戏”,也是一种提醒——做学术并非儿戏。学术成果摆在那里,就算深藏在数据库中,引用量为零,但它也随时有可能会被翻出来,被同行审阅。
每一篇不遵守学术规范的论文,每一项不遵守科研诚信的行为,都可能在某个时候,被引爆。
学术成果,理应为人类的知识库添砖加瓦,哪怕只是为恢弘的知识大厦中增添那么一点点属于作者的色彩,或者为后人为同行留下那么一点点启发,也算不白以学术为业。
博士头衔,不是一个轻飘飘的荣誉称号。
翟博士因为身处演艺圈,知名度高了点,引来了这一通“扒皮”。其实,还有多少并不为公众注意的“博士”,靠着看起来并不符合普遍规定的学术成果,水着水着就毕了业。
不管是个人,还是科研机构,多点对学术、对规则的敬畏之心,路,才能走得更稳当吧。
来源: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环球时报、科技日报、上观新闻、
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