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的论文号号脉吧!
在护理人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经历“写论文”这件事,从选题到搭框架到实施再到写作,最后投稿直至发表,整个流程下来,没有谁能轻轻松松搞定,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有责任也有义务督促团队每一个人全面成长,论文写作也不例外,应竭尽所能地去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具体方法详见发文“护士长亲述:让护士爱上科研,秘诀藏在这7个细节里~”。
除了上文中所述内容外,最近我科又推陈出新,在大家的集思广益和强烈要求之下,“论文号脉群”应运而生,那么,到底如何做的呢?且听我娓娓道来,愿对老师们有益!
建群背景
最近发现,科内想写论文的老师越来越多(为宝们点赞),而作为小小审稿人的我这几年承担了科内所有人的审稿修稿工作,但都是一对一修改,仔细想想大家说的很有道理:与其讲给一个人倒不如让大家都受益,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与大家商议后一拍即合,“论文号脉群”也就诞生了。
目的何在?
很简单,提升大家的论文写作能力,让论文发表更顺畅。
具体步骤
1.纳成员。自愿加入,有写作欲望和需求者。
2.定规则。论文写作完毕待投稿;本人同意分享;其他人为其保密。
3.做细致。
审阅者:认真审阅全文,面面俱到。
从题目到参考文献,从整体框架到语言表达,从结果呈现到讨论分析等,给出细化、切实可行的有益建议,及时将修改稿发群内,并加以语音再次解释。
被审阅者:按建议逐条一一修改,3~5天内返回修改稿,面临不同修改建议时,随时与大家一起切磋。
旁听者:同步阅读文章及修改建议,做好笔记,定期写相关心得发审阅者,有疑惑之处随时群里发问。
注意事项
此群无需全科人员参与。
审阅者有一定科研基础,乐于奉献,不一定是护士长(倘若科内实在没有合适人选,可求助科研小组或其他科室等)。
被审阅者珍惜机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并正视各种建议,修改本来就是写作的常态。
阶段成果
成立一个多月来,我们的“论文号脉群”审阅5篇论文,审修循环共计24次,目前已有2篇论文投往核心期刊审稿中,静待花开。
使用体会
小A:护士长给的审稿建议很细很全面,从题目一直到参考文献,大到框架小到标点符号。我印象最深就是前言部分的写作,不仅相关概念要界定清楚,研究的必要性更是要突出!
小B:这次我的文章是点评文章之一,虽然我已经发表过2篇论文了,但讨论依然不太会写,听了具体修改建议后,我才知道自己的写作思路确实不清晰,我没有围绕自己的研究结果展开具体分析和解释,而相关文献的阅读量和深度也不够。
小C:对于质性研究,我以前只是听过专家授课,了解的不多,这次两位老师的质性文章被点评,让我有了直观的认识,也对质性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已经在看相关书籍了!
小D:其实这是我写的第二篇质性研究文章了,原以为自己写得还可以,但听了护士长的修改建议后,我才意识到自己还差很远,我的访谈不够深入,对于主题的提取也不够全面和精炼。
小E:我是参加工作仅两年的科研小白,看到老师们修改前的文章时,觉得写得挺好的,经过点评后才知道竟然还有那么多问题。护士长讲得很透彻,所以我大部分也能听明白,至少我知道了前言对于一篇文章很重要、干预方法不是信口拈来而是要有循证依据、文章整体的可读性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