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行政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病是什么病 http://m.39.net/pf/a_7320797.html
大学行*管理

行*管理测验例题

1.怀特出版《行*学导论》标志着行*学学科体系的完整建立。

2.新公共行*时期阶段的行*学理论以公平为核心价值取向。

3.社会职能是*府管理中最为广泛、丰富的一项基本职能。

4.行*职能的实现要经过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环节,这些环节可以称为行*管理的运行职能。

5.行*职能转变的类型包括.职能性质的转变.职能重心的转变.职能结构的转变,职能实现方式的转变

6.行*组织的法律约束性表现为行*组织的(设立.变更.撤销.活动)都要依法进行。

7.行*组织的概念应从狭义的、静态的角度理解。

8.现代各国行*组织一般是(直线职能)结构

9.根据职能划分行*组织部门是普遍的横向划分方法。

10.所有作用于行*组织,并被行*组织反作用的条件和因素都属于行*环境。

11.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诞生的标志是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12.美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

1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原则是*管干部原则。

14.公务员考试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

15.行*领导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常用的方法有.接待日制度.信访制度.问*制度.咨询制度

16.行*决策的基本程序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方案评估.方案抉择

17.行*执行是行*机关和人员实施法律法规和行*决策的具体活动,为的是有效实现*和国家的意志和目标。

18.影响行*执行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决策的质量

19.年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直接促成了国税和地税机构的合并。

20.财务行*的主要内容是.财*收入.财*支出.财*资金的分配

21.从财务行*的过程来看,财务行*包括.财*预算.预算会计.财*决算.财*审计

22.目前,我国非国有经济提供的财*收入高于国有经济提供的财*收入。

23.*府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主要区别在于*府是否取得等价补偿。

24.行*机关管理的负责机构是*府内部的综合办事机构,主要是办公室(厅)。

25.以公文发送对象为标准,可以将公文分为三类即.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26.机关事务管理局主要负责*府的用房、环境、用车、水电、饮食等后勤管理工作。

27.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8.行*法治也叫依法行*,实质是*府要守法,关键是要控制和规范行*权力

29.从行*法治的角度看,低保、优抚等*府转移支出行为,属于行*赔偿

30.根据行*伦理的主体,可以将行*伦理分为.国家公职人员伦理.行*组织伦理.*策伦理

31.行*伦理的本质是调整行*关系和行为的规范准则

32.人大监督的主要方式有.听取和审查*府工作报告.法制监督.任免和罢免领导干部.质询和询问

33.一般监督是最有效、最经常、最直接的监督形式。

34.国家监察委监督的对象是所有行使公权力的人.

35.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我国形成了“一府两院一委”的国家机构格局,这些机构指的是.*府.法院.检察院.监察委员会

36.年3月,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监察体制的形成。

37.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行*监察被纳入了*领导下统一的国家监察体系。

38.行*绩效既重视行*产出也重视控制行*成本,是行*效率与行*效能的统一。

39.人民群众对行*绩效的评估是通过具体的组织形式实现的,这些组织形式,包括*.国家机关.群众自治组织和人民团体.媒体舆论

40.根据*府绩效管理的基本内容,地方*府优化*府服务,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属于功能管理

41.根据*府绩效管理的基本内容,通过落实责任制,加强行*法治提高*府绩效,属于机制管理

42.行*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府职能转变

43.行*发展是指行*体系自身的发展

44.年改革首次明确提出*府职能转变是行*改革的关键性问题

45.从(年改革)开始,大部门制改革成为我国行*改革的重要内容。

46.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

47.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48.年,美国学者威尔逊发表的《行*的研究》一文,被看作是行*学领域的开山之作。

49.行*管理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

50.从理论基础和源泉看,*治学的长足发展和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为行*管理学从*治学中分离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51.关于新公共管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以经济学途径和管理学途径来研究公共管理或*府管理问题,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在于用管理取代行*,用市场或合同取代官僚的公共行*,以缩小公共行*的规模,新公共管理的直接推动力是当时西方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新公共管理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在年上台为开端,进而波及其他西方国家。)

52.从西方行*管理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五个阶段(行为科学时期,科学管理时期,新公共服务时期,系统理论时期)

53.行*管理是国家行*机关依法对国家*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机关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

54.行*职能是行*管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反映了行*管理活动的内容、实质与方向,表明*府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55.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采取自由管理的办法,*府奉行“*府要好,管事要少”的原则,担当着,(守夜人)的角色,反对*府对经济的干预。

56.法定假日的安排和公布属于*府职能。

57.认为组织内的人的行为具有非人格化特征的是韦伯

58.行*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中,(权责体系)是行*组织内部权力分配、权责关系、指挥系统、运行程序、沟通渠道及各种机构、各个岗位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内在联系的具体表现,它直接关系到行*机构的设置及其运转。

59.行*组织与企业的区别有(行*组织是公共权力组织,企业是追求自身利润的生产服务组织,行*组织不能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参与市场竞争,行*组织常常呈现金字塔型的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多元化的,行*组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企业则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

60.*的领导决策机构将办公室设在行*部门,**部门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

61.公务员制度又叫文官制度,最早产生于(英国),随后在欧美等国家相继建立。

6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最终确定了国家公务员制度法律地位,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与发展的新阶段。

63.根据职位分类制度规定,我国的各级行*机关设置了行*人员的职务和职级序列。根据《公务员法》第十六条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行*执法类,专业技术类)等类别。

64.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贯穿于各级行*领导的全部实践活动中,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直接体现,它决定和影响着其他行*领导制度。

65.行*领导体制的类型包括(集权制与分权制,首长制与合议制,层级制与职能制)

66.行*领导艺术是行*领导者领导方法的个性化、艺术化,是行*领导者在工作中结合普遍经验和个人体会而形成的。领导艺术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但一般(用人,授权,处事)等领导艺术是行*管理中常用的。

67.我国现行的行*领导制度是行*首长负责制。

68.行*领导者的职权包括人事权、物权、财权和组织权

69.行*决策的中枢系统是行*决策中心

70.下列属于行*决策参与主体的有(利益集团,公民,智囊团,非执**)

71.检验行*决策正确与否的最好尺度是行*执行

72.行*执行的特点有(实务性,灵活性,经常性,目的性)

73.行*法规的制定程序包括(立项,起草,决定,审查)

74.行*救济主要有以下方式行*赔偿,行*诉讼,行*复议。

75.行*运行法治是行*法治的核心内容

76.我国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府)设置地方监察机关

77.权力机关对行*监督的内容主要有工作监督,法律监督

78.外部行*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权力监督,社会监督,司法监督,**监督

79.20世纪90年代,*府绩效评估标准由“3E”增加为“4E”,其中新增加的是公平

80.*府绩效评估的基础和主要依据是绩效信息

81*府绩效管理流程的第一个环节是绩效计划

82.下列有关*府绩效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府绩效管理是一个多环节的管理过程,*府绩效管理主要是对组织的管理,*府绩效管理是*府围绕绩效提升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府绩效管理是*府提高绩效的一套具体操作程序)

83.当代*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应体现(由*府本位转向以人为本,由全能*府转向效能*府)

讨论:

1.行*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机构,依据是国家行*权力,对象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要求是依法行*。

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关系:

是管理学、行*管理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两者总体上是反比的关系。现代组织追求的是适当控制管理层次,即组织扁平化,扩大管理幅度。

3大部制改革成就与不足: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府职能交叉、*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效率,明确行*责任,降低行*成本。

4.正确处理*府与市场的关系:

寻求*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使*府行为在调节经济、弥补市场功能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自身的缺位、越位、错位。完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深化*府机制改革,更好发挥服务作用。*府在社会关系处理中角色定位的转型是从管理走向服务,*府应该是为社会服务的*府。

5.要保证公共决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关键是要规范行*决策程序,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谨慎决策,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尊重专家意见,广泛征集民意,同时,要加强责任追究,对任性决策,拍脑袋决策的领导干部要严肃问责。

6.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意义:

一是国家监委和*的纪律检查机构合署办公,加强了*对权力监督和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人的监督,健全了国家监察体系;三是促进了权力监督的法治化;四是完善了*和国家监督体系,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加强了*对权力监督和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了*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健全了国家监察的法制体系,有利于巩固扩大反腐败斗争成果,有利于把权力全面关进制度的笼子,有利于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监督体系,提升*和国家治理能力,实现*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和国家监督体制,促进国家监察委工作顺利开展,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清明廉洁提供了体制支撑。

7.理解行*管理学在中国的恢复与发展:

这是时代的要求。*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体制和*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强*府管理的科学研究,推动行*体制改革和提高行*效率,已成为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行*管理学正确反映*府行*管理的规律,对指导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行*机关的决策、执行和运作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案,提高*府行*管理的水平和行*效率。

8.我们说要正确处理*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实质是要合理界定*府、市场、社会各自的职能边界,即应该基本明确*府管什么、市场管什么、社会管什么,*府要把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交给市场和社会去管,*府退出的领域市场和社会要填补空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发挥社会自我治理的重要作用。

9.“上有*策、下有对策”

是我国过去一段时间普遍存在的*策执行问题,影响了我国改革发展*策的落实。*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加强*的领导、全面从严治*的实施,这种问题已经得到很大改善。

上有*策下有对策,应该从“上”和“下”两个方面去认识。从上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中央*府和较高层级*府制定公共*策未必充分考虑了地方和基层的实际情况,确实有不少*策到了地方是难以执行或者执行的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上级机构对下级和地方的执行监督不到位,片面采取责任下压的方式,反而容易使地方官员采取变通措施,甚至造假应付。

从下的角度看,一是由于地方主义、部门主义、狭隘利益的束缚,对超出本地区范围的*策热情不高,对可能影响本地区利益的*策更是逃避;二是地方领导干部个人寻租或不负责任、形式主义,对上级的工作要求不落实、或者打折扣。

10.行*首长负责制

是我国一项基本行*制度。大家要辩证地认识这种制度,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但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如权力集中、责任明确、便于指挥、效率较高等。消极作用是次要方面,如可能导致的一把手独断专权、决策失误、贪污腐败等问题。我们要坚持行*首长负责制,同时加强民主和权力监督,完善集体领导决策机制,避免其消极影响。

11.辨析行*法治、行*法制与人治的关系

行*法制是的存在是行*法治的前提,而行*法制的完善也要以法治原则为指导。行*法治是法治原则在行*领域的体现。首先,从约定俗成的意义上说,法制和法治两个概念的用法历来不同。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它是相对于*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以及其他各种制度而言的。法治是依法而治。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的一个概念:主张法治意味着否定人治,赞成人治则意味着反对法治。法治是多数人之治,法律是大家合意的表示,全民意志的表示;而人治是一个人的意志。不存在行*法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忍受一定的人治存在的说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