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5/13 17:17:00
又是一个新的开学季,“大学生存手册”在新生间流传。手册不仅详细“解剖”了考研、出国、名企校招的通关步骤,还在生存技巧一栏提供了选课技巧、期末论文得分点、重修刷分以及期刊投递的攻略,俨然一份“大学参考说明书”。手册传播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支持者认为,“从绩点到保研,从工作到落户,全覆盖的攻略太需要了,很实用。”反对者则说:“尚未开学就已陷入卷绩点、卷实习、卷论文的焦虑。”还有新生问:“套用这些方法,成功率几何?中途发现这条路不适合我,怎么办?”遇事不决先看攻略、再做选择的攻略型思维,正成为部分青少年的思维定势。大学教授则提醒,攻略固然可以一定程度减少试错的成本,但前提是将选择建立在清晰的自我认知基础上。大学阶段是探索自我、完善自我的关键时期。与其试图通过刷攻略、套模板复刻他人,不如多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毕竟,优秀并不只有一种定义,如何过好大学生活,道路远不止一条。过度规划的“攻略式人生”带来焦虑“分!分!学生的命根”“极速备考以及出刊攻略”“一文读懂高质量大学生活”……开学季,各种针对大学新生的手册、攻略令人眼花缭乱,其中不乏商业机构打着大学“避坑指南”和“教科书式闯关攻略”的旗号博取流量。“新生在开学前就有意识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为此参考攻略本身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一些经验确实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在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徐珂看来,攻略流行的背后,也反映了社会现实。追逐效率的当下,一些学生和家长难免也要打起算盘,计算大学学习的“成本”与“收益”、“投入”与“产出”。再叠加外在竞争压力,青少年会反复掂量试错成本、换跑道的成本。简言之,大家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