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科刷题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了。只是对教授物理学科的丁老师来说,这波操作不是学生的“专利”,教师也要刷题。
每年高考结束,丁老师都会把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做一遍,不仅如此,他还会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各地的联考卷、期末卷、专项测试卷等其他类型试卷。由于对刷题保持着一份执念,他每年会做数百套试卷。
学物理的大多有一种感觉“老师上课讲的都听得懂,但题目一做尽是错,甚至题目都看不明白”。作为一个有30多年教学经历的老教师,丁老师完全了解学生们的感受,所以他刷题不是简简单单地把题型搞懂搞熟,而是尝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审题,看看哪些地方会遇到“坎”,哪些地方会遇到“陷阱”,帮助自己更有针对性的讲解试题。
17岁中师毕业走上三尺讲台,如今51岁的丁老师,用30多年的时间创造了一系列奇迹:从初中教师到省示范高中教师,并担任物理教研组长、竞赛班班主任;湖北省物理竞赛高级教练;学科带头人;培养十几名清北学子,其中一届学生中有两人同时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身怀“五秒答疑”的绝技,被学生誉为“移动的题库”……
当然,这是他牺牲了诸多课余时间才做到的,就连暑假,他都基本在书房度过,“刷题”、读论文、查资料,只为了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丁老师的事迹被广泛报道后,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有不少教学一线的同仁表示深有同感。有位从教15的一线教师说道“每年除三本课外练习册、一本五三、一本必刷题、一本高考题库外,还会做无数综合测试卷、模拟卷,正因为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做了这么多题,所以现在上课时可以不用带任何东西,张口就能编题,能随时给学生总结方法及规律”。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教师大量刷题非常有必要,一些人直言“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坚持刷题,如果长时间不刷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思维能力和做题速度都会下降”、“优秀的教师通过大量做题,能从中得到领悟,再将感悟反馈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也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有人觉得理科教育不能简单地用刷题或做题能力的强弱来评判高下,应“多些科学史方面内容的学习,对重要人物的重要贡献进行科普,这远比做几道题重要”;还有质疑“刷题”的老师不算好老师,“好教师应该自己研究试题特点,自创试题,而不是一味地做题”。
因为世界是多元化的,所以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只有一个声音。想要在某件事上达成全民共识,几乎不可能。不过,对于一些质疑教师刷题的声音,笔者还是要说道两句。
首先,不仅是理科,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刷题,刷题是锻炼思考能力和答题速度的最好方式。对刷题持不同意见的人,大概总以为刷题都是“机械式”的,他们把刷题看成是“死读书”的翻版,这其实是对刷题的一种偏见,或者他本人根本吃不下刷题的苦而无奈吐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效力同样可以作用在刷题上。有位刷题无数的高中生说“我现在做题,题目看到一半,就知道怎么去解了,也可以随意对原题进行重新编写”。
其次,教师大量刷题,才能更好地研究试题。自己的大脑中没有题库,谈什么研究?而教师自创试题也是建立在有无数做题经验的基础上。好比现在的科技创新,是在很多成熟实体科技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否则创新不就成了“空中楼阁”?
文中开头提到的丁老师,他的耐力、韧性和坚持,是非常可贵的品质,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品质,让他一步步走上教育的“巅峰”,他值得所有教师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