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皇皇大词典,3版13年,咋就hold不住
TUhjnbcbe - 2023/9/24 20:38:00
白癜风的治愈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

码字人的案头放一部反义词词典,必要时随手查阅会帮助不小。我推崇其中最大也最牛的一部,这就是《反义词大词典》。

不过,已使用其“1版1印”19年的我,今天不打算夸其“里子”多好,而只想说说其“面子”的一些“坏话”,主要是代序里一直活到第3版的差错和问题。它们不无借鉴甚至警示作用。

与第1版()相比,第3版()还是改正了“大书皮”上的两处错误,但对更多的错误和问题没有处理。

咱们先看改正了的两处。

一处是把封面、扉页上的本社“语文辞书编撰中心”,改为跟相关名单一致的“语文辞书编纂中心”。用“编撰”不算错,但用“编纂”更好,更符合大家习惯,而关键是各处要一致。

第1版封面

印于扉页背面的名单(相关处各版同)

第3版封面

另一处是把第1版后记里明显的排印错误“编写体、例样稿”,改正为“编写体例、样稿”,即把“编写体、例样稿”中的顿号移到“例”后。

第1版后记页面

第3版后记页面(错误已改正)

遗憾的是,这两个订正没有为发现并改正其他错误和问题提供借鉴。

再看应该改正而没改正的其他地方。

发生的地方和错误、问题较多,咱们分开来说。

(一)目录、书前插页和后记里的“覆信”是不规范的异形词。

目录、书前插页和后记共四处的“覆信”一词,按照异形词的相关规范,均应改为“复信”。

第3版书前插页

第4版后记页面

(二)后记里“三次改过我的本科学年论文”中,人称代词“我”与文末署名两个人存在矛盾。

从署名看,后记是以两人的名义写的。而后记中说“我的”,显然又显示是“我”一个人写的。这就矛盾了。估计,最初可能打算后记以一个人的名义写,后来改为两人,但忘了改此处的“我”为“张庆云”或“张志毅”(实际是谁写谁)。问题是到第3版怎么都一直能忘着?

第3版后记页面

第3版后记页面

(三)代序末尾的“附注”和“参考文献”存在标点使用不一致问题。

版面上,“附注”和“参考文献”都是左齐排版的,但是,“附注”后不用冒号,而“参考文献’后用了冒号。两处用不用冒号都可以,但应该一致。

第1版代序页面(第3版格式同)

上两图:第3版代序页面

(四)参考文献里书名、篇名格式不一致。

从这里的文献所用格式本身看,应该是书名、篇名都用书名号或其他等效格式,可是,其中竟存在三种不一致,这是不应该的。

(1)有1条中文文献没用书名号。

(2)仅有的1条英文文献,应该用斜体(作用相当于中文书名号)而没用.

(3)所有3条俄文文献,应该用引号(对应于中文书名号)而没用。

(五)整个代序的层次编号非常混乱。

这是这部词典的“大书皮”里最严重的问题,所用“1.1.1”层次编号结构多处出错,出现多种错误。

代序是一篇由13个部分构成的长文,在第1版占28页,在第3版(开本大)占23页。为便于看清问题和减少用图,咱们只把代序的框架排在下面。文后附有几个“1.1.1”结构的范例,感兴趣者可以将代序的结构与它们进行比较。

下面是代序的结构框架。其中:①有问题处用亮*显示;②“X.Y+几个文字+……+。”,代表编号是“X.Y”的这一部分的所有文字(无论有几段),比如“1.0同义词……。”就代表“1.0”部分的所有文字,即代序的第一自段;③前无文字,后无句号,单独占一行的“……”,代表的是与上、下处于同一层次的几个并列部分,比如“2.1反义词……。”与“2.4术语词汇……。”之间的“……”,代表或者说省略的是“2.2”和“2.3”两部分。

反义词词典编纂法(代序)

1.0同义词……。

1.1反义词……。

1.2反义词……。

2.1反义词……。

……

2.4术语词汇……。

3.1反义词……。

……

3.5某些并列概念……。

4.0上述逻辑意义……。

4.1反义词……。

……

4.4把语素……。

5.1反义词……。

……

5.4语用意义……。

6.1反义词……。

……

6.5反义词……。

7.音节……。

8.因为……。

9.0反义词……。

9.1对反义词群……。

9.2反义词群……。

9.3反义词的大群宜分为小群

9.3.1根据音节条件划分反义词群

9.3.2根据语义条件划分反义词群

9.3.2.1根据义位划分反义词群

9.3.2.2根据义素划分反义词群

9.3.3根据语法条件划分反义词群

9.3.4根据修辞条件划分反义词群

10.0反义词群群内词序的排列

10.1义序

10.2用序

10.3音序

11.0反义词群群间次序的排列

11.1单系列……。

11.2复系列……。

12.0根据……。

12.1第一个……。

12.2第二个……。

12.3第三个……。

13.0反义词……。

13.1反义词……。

13.2反义词……。

(1)“7.音节……”、“8.因为……”的格式是错误的。

6.5反义词……。

7.音节……。

8.因为……。

9.0反义词……。

上两图:第1版代序页面(第3版格式同)

这里的“7.”、“8.”是中文“一、(一)1.(1)”结构的格式,不是“1.1.1”结构的格式。在“1.1.1”结构里,不管是哪一级层次,包括“1”、“2”……这种“最高”一级,编号的最后一个数字后面都不用下脚点,而是空一个字母位置,后边跟文字。所以,这里“7.”、“8.”中的下脚点应该去掉,改为“7”、“8”。

这两个编号的问题应该很明显,因为它跟其他11个部分的编号也不一致。而“一致性检查”是文稿编辑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机械性工作”。

《编校、著作指南:编者、作者、出版者必读》(中文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引言页面

封面(局部)

(2)一级层次用“X.0”或“X.1”作起始编号是错误的。

在“1.1.1”结构里,一级层次的编号只能是“1”、“2”、“3”……或者“Chapter1”、“Chapter2”、“Chapter3”……类,不能是“1.0”、“2.0”……或“3.1”、“4.1”……类。而在这篇代序里,全部13个部分中,除“7.”、“8.”两部分犯的是前边说的错误外,其余11个部分,都犯的是“X.0”或“X.1”类错误。代序全部13个部分的起始编号是“1.0”、“2.1”、“3.1”、“4.0”、“5.1”、“6.1”、“7.”、“8.”、“9.0”、“10.0”、“11.1”、“12.0”、“13.0”,无一不错。

第3版代序页面

(3)好几处错误地使用了小标题格式。

在咱们的习惯上,文章的层次编号后面跟的文字,不管是一句话还是一个词组、一个词,如果末尾不用句号,一般就被看成小标题,如果末尾用句号就被认为不是标题而属段落正文。

这方面,“1.1.1”结构的设置规则中有两条:①同一层次内低一级的层次,包括文章或书的第一层次,要么都设置小标题,要么都不设置小标题,不能有的设置有的不设置;②上一级层次不设置小标题的,其下各层次都不设置小标题。

而在这篇代序里,“9.3”和其下“9.3.1”—“9.3.4”及“9.3.2”下“9.3.2.1”、“9.3.2.2”,“10.0”—“10.3”,还有“11.0”,都设置的是小标题格式,违反了上述两条规则。根据代序的实际情况,所有这些小标题,末尾都应该加上句号,变为段落正文格式。

第1版代序页面(第3版格式同)

这就是这篇代序的层次编号,真乱!其实,这种纯粹的中文词典,代序里不用来自英文的“1.1.1”结构,而改用中文最常用的“一、(一)1.(1)”结构,可能更符合此词典的“调性”。

这就是这部大词典的“大书皮”!真是不敢细看。但愿它的第4版能掐除这些差错。

附:

三个“1.1.1”结构范例

(1)《反义词大词典》两位主编合著的《理论词典学》一书第十章的目录。《理论词典学》第十章与《反义词大词典》代序不仅标题相同,都是“反义词词典编纂法”,而且内容相近。

上两图:《理论词典学》(张志毅、张庆云著,商务印书馆,)目录页面

(2)《地球科学导论》一书中文版目录的首页。从中可以看出把原英文版的“1.1.1”结构照搬到中文版是个什么样子。而且,此书设置有“第0章”。设置“第0章”的英文书很少,中文书更少。

《地球科学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目录页面

(3)《数字治理格局研判的理论与方法探索》一文的电子版页面。此文载《中国科学院院刊》年第10期。此刊上的论文,都采用的是严谨的“1.1.1”结构。

(说明:文前、中、后三张树景图片来自版权方,未经版权方许可请勿使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皇皇大词典,3版13年,咋就hold不住